春寒。宋代。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示子遹。宋代。陆游。 家贫不学俭,物理有固然。要是善用短,足以终其年。我家稽山下,禀赋良奇偏。敢言中人产,日或无炊烟。有儿更耐穷,伴翁理遗编。短檠幸能继,竟夜可忘眠。
甲子请告绝句十二首中多缀以旨意亦葵藿之思 其一。明代。林熙春。 为赋初衣愧不才,宁云几动见几回。起家忠谏劳天语,一字千金换不来。
春日题水轩。元代。陈樵。 黄金缕水细粼粼,葑合平池绿似云。鹦鹉无言初病瘴,丁香不结又经春。行稀蜡屐留前齿,坐久玉琴生断纹。几度凭栏愁举袂,春花半作庾公尘。
次韵赵端明万花园。宋代。方岳。 风逗湘帘雪絮飞,池痕雨过麹尘肥。扬州十里春犹在,细柳营深解铁衣。
题王仲文监税临清阁卷 其二。明代。蓝仁。 城隅官阁下临河,监税閒来载酒过。两岸蝉声喧湿翠,一天鹭影落晴波。凭栏自有幽人乐,趋市能无估客歌。三载政成心似水,柏台还说荐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