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中文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dān,shàn,chán ]

读音:dān,shàn,chán

拼音:dan,shan,chan

简繁:單

五笔:UJFJ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UJFJ

笔画:8画

吉凶:吉

仓颉:CWJ

结构:上下

郑码:UDKE

四角:80506

区位:2105

统一码:5355

异体字:單,単,?,?

英汉互译:single,individual,only,lone

笔顺:点、撇、竖、横折、横、横、横、竖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632018年2014年
2013年1512007年2006年177
1995年1531987年1831982年168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82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单姓主要源自:姬姓。

单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周成王给小儿子臻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路史》、《通志·氏族略》等史料记载,先秦西周时,周成王姬诵封少子姬臻于单邑(今河南孟津),为甸内侯,因氏焉。其的子孙后代便以封地为氏,世代相传姓单至今。

单氏一族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

单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族弟,姓氏来源不明,可能是以地名为姓。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高祖曾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周朝王室成员。在整个周王朝期间,单氏均为重要的公侯成员,并于东周期间一度把握周室大权,成为周王室的实际统治者,史称单氏取周。

单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尧、舜时期商贤哲单卷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单父者,在远古时期人名。单,即单卷,亦称善卷。父,即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是古人对单卷的尊称。相传,单卷为远古后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民族中影响很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曾居于单父之地(今山东单县)。

古人为纪念这位先哲,把单卷所居之地称为单父,在夏、商时期为单父邑,在秦朝时期置单父县,直到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去其父字而称为单县。单父城是山东菏泽地区具有四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之一,与菏泽牡丹一起名扬天下。

单姓起源四

源于姬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羽父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源》记载:“春秋时鲁大夫羽父单之后。”

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羽父单,其支庶后裔子孙一分位二,一支称羽父氏,一支称单氏。

单姓起源五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卿大夫单伯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单伯,全名姬朝,是著名的具有“先见之明”的单襄公之孙、单顷公之子,是姬姓单国的第三位君主。单国,是东周王朝京畿内的一个特殊地名,只有单伯家族,因以为“国”,伯爵。史书记载:“单伯,天子之卿,世仕三朝,从单文公之世皆称单伯,单成公以下常称单子。”

单伯逝世后,西周王朝赐其谥号为“靖”,史称单靖公。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单氏;也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靖氏。

单姓起源六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鄡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鄡单,字子家,为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后世称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记载,不过,在《孔子家语》中没有记载。唐朝开元年间,鄡单被唐玄宗李隆基敕封为聊城侯。

在鄡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单氏。

单姓起源七

源于古匈奴孪鞮氏,出自匈奴王族首领的“撑犁孤涂单于”称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汉书·匈奴传》的记载,单于氏源自少数民族匈奴。匈奴民族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裔,名叫淳维。淳维就是夏王朝末代君主桀之子,成汤灭夏,将夏桀监禁在巢邑(今安徽巢湖),其子淳维后成为匈奴民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部族主要以突厥-吐火罗混血居多。单于氏复姓出自秦汉时期匈奴部落王族贵胄世家,原本为孪鞮氏。在历史上,匈奴民族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汉义“天子广大”,称颂其首领的权力是神授的,应拥有天子广大辽阔的尊敬及势力,汉译的简称才叫作“单于”。

在历代匈奴王族的后裔子孙中,凡是为王者,便可以“单于”为姓氏,汉史以其谐音汉字称之为“单于氏”,后其族亦因之,世代相传,后有融入汉族者,省文简改为汉字单姓单氏、于氏者,其单氏正确读音作chán(ㄔㄢˊ),不与姬姓单氏读音shàn(ㄕㄢˋ)混淆。

单姓起源八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等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一并将这些部落氏族的姓氏改为汉字单姓为单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单姓起源九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斡鲁徳氏,亦称斡鲁朵氏,实际上源出古契丹族人的姓氏,是古契丹族人夫妻联名为孩子起的名字,后成为姓氏。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有一种“妻连夫名”的姓氏、部落构名形式,为当时汉族的夫权封建社会中所没有的姓氏性状。

辽国被金国所灭后,该部契丹族人被融并入蒙古,遂成蒙古姓氏,后在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单氏、王氏等。

单姓起源十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单氏为回族姓氏之一,实际源出女真族徒单氏。徒单氏,是金国时期辽王完颜·宗干(完颜·斡本)的正室亨妃,没有子嗣。完颜·宗干的次妃李氏生长子完颜·充,后封郑王,三妃大氏生三个儿子,长子就是海陵王完颜·亮。

为了与察合台汗国的回族在世系上有所区别,一部分徒单氏回族将已经汉化的单氏加“门”部首改为“阐”,称阐氏,以示先入为回,早就在教,读音仍为shàn(ㄕㄢˋ),是姓氏字增加笔画后读音不改的特例之一。当今单氏、阐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

单姓起源十一

源于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黑龙江多金城(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以西一带)、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汉义“山”。

清朝中叶以后,达斡尔族、满族敖拉氏多冠汉姓为单氏、敖氏、山氏、阎氏、苏氏、鄂氏等。

单姓起源十二

源于满族,

⑴.满族都善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徒单氏,满语为Dusan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单氏、杜氏、沈氏等。

⑵.满族图克坦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秃丹氏,以及金国时期女真徒单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uktan Hala,汉义“初始”,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苏完(今吉林双阳双阳河流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单氏、都氏、图氏、杜氏等。

⑶.满族额木特理氏,满语为Emutri Hala,汉义“孤单、单个”,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所冠汉姓即为单氏。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单姓人口增加率与全国的平均值一致。当代单姓的第一大城市为上海,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13%。单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吉林、黑龙江,这五省集中了单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辽宁,这三省又集中了单姓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东苏鲁皖、北黑为中心的两块单姓分布区。在苏沪、鲁皖浙大部、黑吉辽、内蒙甘肃中部、新疆西北、云南中部、广东珠江口地区,单姓在当地人群中1%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居住了大约61.5%的单姓人群。在粤桂湘赣鄂大部、皖浙西南、福四川北段和南部、云南大部、豫陕、甘肃南部、宁夏北部、青海东部、山西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西部,单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05%一o.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6%,居住了大约29%的单姓人群。彭州、资州本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也。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2014年6月,由单姓族员发起成立的(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络全球的单姓宗亲。并定期举办单姓宗亲联谊活动。定期举办单姓祭祖活动。

南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号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氏。

仁孝堂:待完善(单氏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孝友堂:待完善(有单氏宗谱十卷,(民国)单宗朴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忠孝堂:祖居山东单县及周边地区。

燕诒堂:待完善(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清)单轮等修,清朝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如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如今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培心堂:江苏阜宁县大漠公后裔一支堂号。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自苏州迁移至阜宁。

一、(單)sh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平度、东平,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丰宜,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回、蒙、壮、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系出姬姓。支属有别:《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因以为氏。”《康熙字典》注引《广韵》云:单襄公之后。《史记·儒林传》:“桓生单次”(注):“单”音“善”。单,姓;次,名。郑樵则云:“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鲁成公元年始见。春秋晋侯使瑕嘉平戏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襄十年传曰:王叔氏与伯舆争政坐,狱于庭。王叔不能举其要辞,故奔晋。于是单靖公为政于王室,代王叔也。二十余代为周卿士。”

2、达斡尔族之单(shàn)姓,由“敖拉”哈拉所改。“敖拉”汉意为“山”,后或取“山”音,谐以音近之单(shàn)而为单姓。又:德贡氏、克力彻尔氏皆出自敖拉哈拉,后亦改为单姓,盖亦以其哈拉之汉意“山”之音,谐以音近之汉姓而得。一音dān;又音tán;复姓“单于”,则音chányú。汉代有单究,以舍人从刘邦为郎,封昌武侯;又有单左车,中牟侯;隋、唐间有单雄信,济阳人,为王世充将;清代有单隆周,萧山人,作《希姓补》。

二、(單)d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获鹿,江西之余干,湖南之芷江,贵州之紫云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音‘丹’,本可丹氏,改为单氏;又,阿单氏改为单氏;又,渴单氏,亦改为单氏。”可丹,可作“可单”,以及阿单、渴单,皆代北地区复姓,为鲜卑姓氏,后改为“单”氏。

2、《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单邑,为甸内侯,因氏焉。”单邑当在今河南孟津东南。

三、(單)chá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洪湖市有分布。疑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单于”之省。单,一音shàn,又音dān,皆为姓。

四、(單)tá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云:“姓也,通作‘檀’。《集韵》:(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一音dān,又音shàn,皆为姓。

五、(單)

单姓分布:山西绛县有此姓。

单姓起源:

1、北魏时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等均改为单。

2、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汉姓为单。

郡望:代郡。

六、(單)

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单姓约占全国汉族单姓人口33%。

单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有单氏。

2、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见《通鉴》。

3、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今满族姓。

4、达斡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

5、彝、蒙古、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单姓名人:

单右军,汉初击英布,高祖有难,以己马与高祖,封中牟侯。

郡望:南安。

七、(單)

单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亦见《集韵》。

历史名人

单姓古代名人

单卷相传是原始社会后期东夷族中影响很大的氏族首领.有才德,受人拥戴,舜曾拜他为师,古人尊他为单父.舜诚心要把天下让给他,坚辞不受,隐逸深山。

单经东汉末期,公孙瓒部下,曾被公孙瓒封为兖州刺史。初平三年屯平原与刘备屯高唐联合陶谦对抗袁绍曹操联军,被击败。

单雄信唐朝,济阴郡人为李密将,能马上用枪,军中号“飞将”。

单锡宋朝,常州宜兴人,学者。仁宗进士,累官知德兴县。博贯穷书,通阴阳图纬星历之学,苏轼爱其贤,以姊苏八姐之女嫁予他。

单时宋朝,殿中侍御使,乾道中,上疏谏击毬,为孝宗喜纳.除谏议大夫。

单安仁明初,凤阳府人,将领。严整军伍,敌不敢犯。洪武元年擢工部尚书仍领将作事,诸所营造均称帝意,后改兵部尚书。

单作哲清朝,山东高密人师从方苞,为桐城派主要代表。

单究西汉,初以舍人从刘邦起兵,入汉为郎,定三秦,以郎骑将军击诸侯。高祖六年,封昌武侯。卒谥靖信。

单右车西汉,刘邦微时有急,右车以马给之。后以卒从刘邦起事于沛。入汉,以郎击英布。后封中牟侯,卒谥共。

单宁西汉,从刘邦起兵,任郎中,从定三秦,以功封昌武侯。

单超东汉,河南(今洛阳)人,东汉显宦。初为中常侍,后与桓帝共除专权之梁冀,封为新丰侯。恃宠骄纵,多行不法。后拜车骑将军。

单太后十六国,汉(前赵)人。刘渊称汉帝,立为皇后。刘渊死后,刘聪即位,尊为皇太后。

单思远唐朝,雄信孙,唐代官吏。玄宗时曾任魏州刺史,有善政。后任河南尹,官至岐州刺史。

单锷宋朝(1031-1110),字季隐,单锡弟,宋代学者。仁宗进士,不就官,独留心吴中水利,经三十余年,著成《吴中水利书》,又撰《诗》、《易》、《春秋》诸经义解。

单炜宋朝,辰州沅陵(今属湖南)人,宋代学者。武举得官,好古博雅,与姜夔友善。喜画竹,书法得二王法度,尤善考订法书。

单煦宋朝,字孟阳。宋朝平原人。中进士后,知洛阳县。勤政为民,成绩显著,升任昌仆知州,累官光禄大夫。煦友爱,他15岁时,兄单熙殴人至死,他劝兄逃跑,愿自己顶罪代死。当平原知县伍刚查明原因后,十分感动,免了单熙的死刑。

单父宋代,字仲儒。种牡丹,能变易千种,人呼为“花师”。

单仲升元代,广东省增城人,奉母至孝。母卒,蔬时水饮,不事家业,庐墓三年,人称孝子。

单恂明朝,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诗人。崇祯十三年进士,知麻城县。工诗词,力扫陈言。有《竹香庵词》、《白燕庵诗集》。

单思恭清朝,扬州人,清朝诗人,著有诗集<>。

单俊良萧山人,以踏车灌田之劳,创造牛车,以机轮转之,天下法之,事半功倍。

单姓近代名人

单懋谦清朝(1802~1879),官员。字仲亨,号地山。襄阳人。清代同治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即宰相)。祖父秉鉴,因行孝,有美名。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历任编修、赞善、洗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后因请筹军饷会剿奉天“盗患”、创办团练有功,深得朝廷赏识,先后管理户部、吏部、国子监事务。后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督广东、江西学政时,革除陈规陋习,主考三次,识拔英才,尚书郑敦谨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均为他所发现。在襄阳时,曾在鹿门书院讲课,收入资助贫苦高才生。其旧居在襄阳古城北街,保存完好。

单毓华清朝,字枚叔。江苏省泰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应县、州、府童子试,均为第一名。光绪二十五年人南京实业学堂。光绪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光绪三十四年回国,殿试中举人。先后任清大理院推事、天津地方审判厅厅长,上海震旦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法学院教授,上海三吴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市律师。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2014年6月,由单姓族员发起成立的(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络全球的单姓宗亲。并定期举办单姓宗亲联谊活动。定期举办单姓祭祖活动。

南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号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氏。

仁孝堂:待完善(单氏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孝友堂:待完善(有单氏宗谱十卷,(民国)单宗朴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忠孝堂:祖居山东单县及周边地区。

燕诒堂:待完善(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清)单轮等修,清朝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如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如今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培心堂:江苏阜宁县大漠公后裔一支堂号。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自苏州迁移至阜宁。

一、(單)sh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平度、东平,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丰宜,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回、蒙、壮、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系出姬姓。支属有别:《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因以为氏。”《康熙字典》注引《广韵》云:单襄公之后。《史记·儒林传》:“桓生单次”(注):“单”音“善”。单,姓;次,名。郑樵则云:“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鲁成公元年始见。春秋晋侯使瑕嘉平戏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襄十年传曰:王叔氏与伯舆争政坐,狱于庭。王叔不能举其要辞,故奔晋。于是单靖公为政于王室,代王叔也。二十余代为周卿士。”

2、达斡尔族之单(shàn)姓,由“敖拉”哈拉所改。“敖拉”汉意为“山”,后或取“山”音,谐以音近之单(shàn)而为单姓。又:德贡氏、克力彻尔氏皆出自敖拉哈拉,后亦改为单姓,盖亦以其哈拉之汉意“山”之音,谐以音近之汉姓而得。一音dān;又音tán;复姓“单于”,则音chányú。汉代有单究,以舍人从刘邦为郎,封昌武侯;又有单左车,中牟侯;隋、唐间有单雄信,济阳人,为王世充将;清代有单隆周,萧山人,作《希姓补》。

二、(單)d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获鹿,江西之余干,湖南之芷江,贵州之紫云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音‘丹’,本可丹氏,改为单氏;又,阿单氏改为单氏;又,渴单氏,亦改为单氏。”可丹,可作“可单”,以及阿单、渴单,皆代北地区复姓,为鲜卑姓氏,后改为“单”氏。

2、《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单邑,为甸内侯,因氏焉。”单邑当在今河南孟津东南。

三、(單)chá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洪湖市有分布。疑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单于”之省。单,一音shàn,又音dān,皆为姓。

四、(單)tá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云:“姓也,通作‘檀’。《集韵》:(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一音dān,又音shàn,皆为姓。

五、(單)

单姓分布:山西绛县有此姓。

单姓起源:

1、北魏时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等均改为单。

2、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汉姓为单。

郡望:代郡。

六、(單)

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单姓约占全国汉族单姓人口33%。

单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有单氏。

2、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见《通鉴》。

3、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今满族姓。

4、达斡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

5、彝、蒙古、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单姓名人:

单右军,汉初击英布,高祖有难,以己马与高祖,封中牟侯。

郡望:南安。

七、(單)

单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亦见《集韵》。

姓氏源流

一、(單)sh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平度、东平,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丰宜,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回、蒙、壮、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系出姬姓。支属有别:《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因以为氏。”《康熙字典》注引《广韵》云:单襄公之后。《史记·儒林传》:“桓生单次”(注):“单”音“善”。单,姓;次,名。郑樵则云:“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鲁成公元年始见。春秋晋侯使瑕嘉平戏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襄十年传曰:王叔氏与伯舆争政坐,狱于庭。王叔不能举其要辞,故奔晋。于是单靖公为政于王室,代王叔也。二十余代为周卿士。”

2、达斡尔族之单(shàn)姓,由“敖拉”哈拉所改。“敖拉”汉意为“山”,后或取“山”音,谐以音近之单(shàn)而为单姓。又:德贡氏、克力彻尔氏皆出自敖拉哈拉,后亦改为单姓,盖亦以其哈拉之汉意“山”之音,谐以音近之汉姓而得。一音dān;又音tán;复姓“单于”,则音chányú。汉代有单究,以舍人从刘邦为郎,封昌武侯;又有单左车,中牟侯;隋、唐间有单雄信,济阳人,为王世充将;清代有单隆周,萧山人,作《希姓补》。

二、(單)d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获鹿,江西之余干,湖南之芷江,贵州之紫云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音‘丹’,本可丹氏,改为单氏;又,阿单氏改为单氏;又,渴单氏,亦改为单氏。”可丹,可作“可单”,以及阿单、渴单,皆代北地区复姓,为鲜卑姓氏,后改为“单”氏。

2、《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单邑,为甸内侯,因氏焉。”单邑当在今河南孟津东南。

三、(單)chá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洪湖市有分布。疑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单于”之省。单,一音shàn,又音dān,皆为姓。

四、(單)tá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云:“姓也,通作‘檀’。《集韵》:(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一音dān,又音shàn,皆为姓。

五、(單)

单姓分布:山西绛县有此姓。

单姓起源:

1、北魏时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等均改为单。

2、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汉姓为单。

郡望:代郡。

六、(單)

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单姓约占全国汉族单姓人口33%。

单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有单氏。

2、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见《通鉴》。

3、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今满族姓。

4、达斡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

5、彝、蒙古、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单姓名人:

单右军,汉初击英布,高祖有难,以己马与高祖,封中牟侯。

郡望:南安。

七、(單)

单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亦见《集韵》。

堂号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2014年6月,由单姓族员发起成立的(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络全球的单姓宗亲。并定期举办单姓宗亲联谊活动。定期举办单姓祭祖活动。

南阳堂:以望立堂。

南安堂:以望立堂,源出自周成王之三子,曰名孝镛氏字单,封单叔为南安郡王,“南安郡”取南疆长治久安之意,单叔之后以字号赐封地为姓,后代遂成为单氏。

仁孝堂:待完善(单氏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宣统辛亥年仁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孝友堂:待完善(有单氏宗谱十卷,(民国)单宗朴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孝友堂铅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忠孝堂:祖居山东单县及周边地区。

燕诒堂:待完善(浙江萧山西河单氏家谱,(清)单轮等修,清朝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如今仅存第二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浙江萧山单氏家谱七卷,(明)单金初撰,清乾隆年间燕诒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如今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培心堂:江苏阜宁县大漠公后裔一支堂号。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自苏州迁移至阜宁。

一、(單)sh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平度、东平,湖北之老河口,江西之丰宜,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回、蒙、壮、土家、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系出姬姓。支属有别:《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因以为氏。”《康熙字典》注引《广韵》云:单襄公之后。《史记·儒林传》:“桓生单次”(注):“单”音“善”。单,姓;次,名。郑樵则云:“周室卿大夫,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鲁成公元年始见。春秋晋侯使瑕嘉平戏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襄十年传曰:王叔氏与伯舆争政坐,狱于庭。王叔不能举其要辞,故奔晋。于是单靖公为政于王室,代王叔也。二十余代为周卿士。”

2、达斡尔族之单(shàn)姓,由“敖拉”哈拉所改。“敖拉”汉意为“山”,后或取“山”音,谐以音近之单(shàn)而为单姓。又:德贡氏、克力彻尔氏皆出自敖拉哈拉,后亦改为单姓,盖亦以其哈拉之汉意“山”之音,谐以音近之汉姓而得。一音dān;又音tán;复姓“单于”,则音chányú。汉代有单究,以舍人从刘邦为郎,封昌武侯;又有单左车,中牟侯;隋、唐间有单雄信,济阳人,为王世充将;清代有单隆周,萧山人,作《希姓补》。

二、(單)d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获鹿,江西之余干,湖南之芷江,贵州之紫云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音‘丹’,本可丹氏,改为单氏;又,阿单氏改为单氏;又,渴单氏,亦改为单氏。”可丹,可作“可单”,以及阿单、渴单,皆代北地区复姓,为鲜卑姓氏,后改为“单”氏。

2、《中文大字典》注引《尚友录》云:“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单邑,为甸内侯,因氏焉。”单邑当在今河南孟津东南。

三、(單)chá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洪湖市有分布。疑为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单于”之省。单,一音shàn,又音dān,皆为姓。

四、(單)tá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云:“姓也,通作‘檀’。《集韵》:(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一音dān,又音shàn,皆为姓。

五、(單)

单姓分布:山西绛县有此姓。

单姓起源:

1、北魏时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等均改为单。

2、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汉姓为单。

郡望:代郡。

六、(單)

单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多此姓,三省单姓约占全国汉族单姓人口33%。

单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为畿内侯,世为周卿士,单襄公之后有单氏。

2、上郡单氏出自氐人。晋怀帝永嘉二年,氐酋单征降刘渊,见《通鉴》。

3、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敖拉氏后均改为单氏。今满族姓。

4、达斡尔族敖沃勒、索多尔、克力彻尔等氏,汉姓为单。

5、彝、蒙古、保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单姓名人:

单右军,汉初击英布,高祖有难,以己马与高祖,封中牟侯。

郡望:南安。

七、(單)

单姓起源:系自姬姓。春秋时郑有栎邑大夫单伯,通作檀。亦见《集韵》。

[ 单 ]字的同音字 - [ dan,shan,chan ]

[ 单 ]的同部首字 - [ 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