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中文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qí ]

读音:qí

拼音:qi

简繁:綦

五笔:ADWI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ADWI

笔画:14画

吉凶:暂无

仓颉:TCVIF

结构:上下

郑码:ECZ

四角:44903

区位:8475

统一码:7DA6

异体字:綥,綨,?,?,?,?

英汉互译:dark grey. variegated. superlative

笔顺:横、竖、竖、横、横、横、撇、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555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466
1995年446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綦姓起源一

出自晋代义兴(今江苏省宜兴)有綦氏。

綦姓起源二

出自北魏綦连氏,入中原后从汉俗,改为綦氏。

綦姓起源三

出自汉高祖刘邦赐姓。西汉时,因姬霖将军杀贼有功,汉高祖赐姓綦毋。

现今綦姓分布在山东居多。在山东胶州、平度、即墨三市交汇之处,有平度沙梁村和平度万家镇大綦家村、小綦家村,全村皆姓綦,当地谚语中有“到沙梁,看旗杆”一说,盖因先前金榜题名的举子在家门立旗张扬之故。村老曰先人来自云南云云,已不可考。在山东东营市利津县,綦姓主要分布在綦家夹河村与西綦村,在崔庄、汀河等村落也有少数分布。山东高密綦家村,全村亦皆姓綦。綦姓望族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一带)。分布在辽宁省各地的也不少,其中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宝力村南楼为多。

綦姓湖南支后人

湖南支都以南宋綦崇礼次子歧庵后人居多,传说:綦崇礼赴广东任职途径衡阳府,衡阳知府见二公子长的十分俊俏将自己女儿许配给歧庵。育7子衡山县登山房(大房)、衡东县灵光谭房、衡南县松柏房、衡阳县长乐房、衡阳县道堤房,原来衡阳地区共有7房,走日本的时候,失去联系。至今有2房没有找到。(望失联族人联系其他房族人,合族谱)

綦姓常德上淰村綦刘坪綦刘氏

始祖景隆公,讳猛,仕北齐,以忠赐姓綦连氏,因以部为姓。迨南宋翰林学士綦崇礼,归台州,单以綦为姓。其后世子孙徙豫章,乃以綦刘为姓。明初,一世祖德广公,字润身,官指挥,永乐2年(1404)奉勅征蛮,由吉安郡吉水县拖船埠来常坐镇卫军,解组归田,卜居武陵之上淰村綦刘坪,子二:长永福居旧址半隐山,次永寿公分居虎踏坪,即今上綦刘者。子孙就半隐山设立宗祠,屡圮屡修,1913年又修。清光绪3年(1877)初修族谱,1937年再修。原派:继启之光大,必有名儒安。续派:鸿开祚运远,丕承家道宽,笃孝基先立,纯仁本克端,元良方作育,善德庆传观。

綦姓桃源陬市綦氏

始迁祖积德公,明永乐2年(1404)自江西余干徙居桃源陬市上街。至1948年,已传24代,有300人。族人分布于水田坪、老官、黄石、南湖坪等处。宗祠设在关岳庙左。

綦姓汉寿綦氏

始祖崇礼公,世居山东高密。宋高宗时因斥秦桧,退居台州北海。长子淡然居浙东,次子淡峻,字岐庵,居衡阳江东。五世训公,生祉、寿。祉裔居衡山、汉寿,寿裔居衡南、华容。祉裔十二世为仁,号卫南,明永乐间迁汉寿。1997年七修族谱。字派:祉善则孝思永为邦干文昌开化调元参赞之启学联芳深……。

綦姓衡山、衡阳綦氏

始祖崇礼公,字叔厚,翰林学士,世居山东高密县,后南渡居浙江之台州。仲子峻公,字岐庵,入赘衡尹,遂家衡阳江东岸。歧庵公八世孙智,字模通,明永乐9年(1411)由西北三乡徙居衡山。至1948年,已传29代,两邑共万余人。宗祠设衡阳。派语:(自二十三世始)高密建谋猷,衡湘群英冠,诗书振芳声,辅弼昭简翰,道积庆有余,功懋名自焕,万世长滋培,繁衍雄楚汉。

綦姓华容蔡田铺綦氏

始祖崇礼公,字叔厚,宋翰林学士,山东高密县人。次子歧庵(华容支后人属于北海堂登山房)南宋定居湖南衡阳。十二传至清操,名为德,明成化年间任九溪卫运粮百总,因押运官粮失误,于正德初年避居华容蔡田垸蔡田铺附近建基创业,后名綦家台。华容支以清操为一世。子孙居鳌山坡、沙流河等地。旧派:(自十九世始)大玉邦家光,鸿才迪先德,……。后统一用衡州綦氏派语,从“德”字后接“湘”字。

綦姓山东烟台綦氏

莱州市有一綦家村全村基本綦姓

莱州市城子埠村大部分姓綦 《綦姓氏族》一书中录有《山东胶东莱州城子埠綦氏宗乘选》

莱州市有一官家村全村大部分姓綦

綦姓山东青岛綦氏

山东青岛 平度市新河镇有綦家村南村镇沙梁村 九甲村全村85%綦姓

山东青岛 平度市万家镇有大綦家村、小綦家村 两村95%綦姓

山东青岛 城阳区赵哥庄村该村东大部分都姓綦

綦姓山东东营綦氏

山东东营市利津县綦家夹河村 该村大部分都姓綦

山东东营市利津县西綦村 该村大部分都姓綦

綦姓山东高密綦氏

山东高密夏庄镇有綦家村,该村基本全村姓綦

綦姓湖北省浠水县綦氏

湖北浠水县清泉镇有綦湖,附近均为綦姓,另有綦家村,基本姓綦

义兴郡: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北宋避太宗(原名赵匡义,后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后炅)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省宜兴、溧阳,隋废。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光裕堂:山东平度县沙梁

北海堂:湖南浙江大部分地区

郡望堂:河南大部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度、昌乐、沾化,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宜丰,福建之建宁,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义兴人;后汉将军綦㑺。望出河南。”当为“汉族”姓氏,可惜不详其所出。

2、又据《河南·官氏志》云:“綦连氏改为綦氏。”宋代有綦崇礼,北海人,翰林学士。

历史名人

綦姓古代名人

綦毋潜唐朝,字孝通,江西南康人。15岁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玄宗开元八年,落第返乡。开元十四年,又赴京考试,终于进士及第,历宜寿导尉、左拾遗。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为著作郎。在此期间,曾返乡省亲,路过洪州,与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张九龄相见,并以诗作唱酬。开元二十一年冬,送诗友储光羲辞官归隐,受其影响,他萌发了归隐之志,便于当年年底离开长安,经洛阳,盘桓半年多,最后下定决心弃官南返。他先在江淮一带游历,足迹几乎遍及这带的名山胜迹。留传至今的诗也多描写风光之作。

綦崇礼南宋,字叔厚,大臣。高密人。后徙到北海。祖父及父亲均中明经进士。其幼时即颖悟过人,十岁为人作墓志铭。少入太学,甚有文采。重和元年任淄县主簿,不久迁任起居郎、摄给事中。辞翰奇丽,颇为宋高宗宠幸。不久又拜为中书舍人。历任尚书吏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在职有才干,甚力同列推重。后除翰林学士,在职5年,撰诏命几百篇,文简意明,不虚美饰恶,代言甚为得体。后因疾退居台州,年60岁卒。赠左朝议大夫。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传于世。所著书籍《北海集》入《四库全书》存世五本。綦崇礼墓临海城南东山即今(浙江台州市江南街道),1986年博物馆聘用人员王甫计在临海城南东山出土(今台州江南街道)《宋綦崇礼·墓志铭》一方,墓碑现存于博物馆。山东也有綦崇礼墓(卒于1142年,而北宋1127年灭国,北方已经被金占领1147年绝对不可能葬于北方。推测是后人建的衣冠冢)。

綦崇礼宋朝,李清照与綦崇礼是亲戚,綦崇礼的母亲赵氏便是李清照之夫赵明诚的姑姑,宰相赵挺之的姊妹。綦家与赵家都是当地名族,綦崇礼的祖父、父亲皆中明经进士。綦崇礼自幼聪明绝人,十岁能为人写墓志铭。政和八年(1117年)中进士,授临淄县主簿,累升起居郎,摄给事中。召试政事堂,为制诰三篇,片刻立就,词翰奇伟,高宗皇帝以为得之晚,拜中书舍人,赐三品服。进用之快,当时未有。后任吏部侍郎兼直学士、翰林学士、宝文阁直学士等职。晚年居台州,加封高密县开国侯。据《宋史》记载,綦崇礼为人端方亮直,不怵权贵,他在撰写诏书时,大胆揭露奸相秦桧的卖国行径,秦桧深恨之。因此,綦崇礼拜翰林学士后,再未升迁。建康元年(1127年),金灭北宋,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避乱江南,赵明诚被授江宁知府,后改授湖州知府,未到湖州任,染病卒于建康。李清照悲愤交加,安葬好赵明诚后,为躲避金军南下,携带平生所藏金石书籍流落浙江一带。绍兴二年(1132年),在大病无助的情况下,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婚后不及百日,两人反目成仇,张汝舟对李清照横加虐待,李清照遂告发张汝舟在当年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结果,张汝舟被革职编管,按宋朝律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属实,也应受重罚,李清照由此身陷牢狱。李清照遂托人找到时任翰林学士的綦崇礼出面营救,事实上,李清照与当时权倾朝野的奸相秦桧亦有亲戚,秦桧的妻子王氏,便是李清照的舅家表姐妹,但生性正直的李清照却不屑与秦桧为伍,而是找到了当时被目为清流人物的綦崇礼。在綦崇礼的帮助下,李清照得以出狱。李清照对綦崇礼非常感激,特地给綦崇礼写了一篇《投翰林学士綦公启》,在文中称赞綦崇礼:“此盖伏遇内翰承旨,缙绅望族,冠盖清流,日下无双”,对綦崇礼的道德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誉。绍兴十一年(1141年),59岁綦崇礼卒于浙江临海,朝廷追赠左朝议大夫。其后裔居浙江、湖南一带,为宋元时期当地衣冠名族。

綦公直元初,字世美,县城北綦许庄人。他是元朝初年的名将之一。他曾为元世祖忽必烈消灭南宋王朝、统一中国、镇压部族反叛、建立和巩固军事封建帝国立下赫赫战功,甚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加封为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等职。

綦姓近代名人

綦书田(1905年―1934年12月),山东省平度市人,革命烈士。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7月由舒玉章介绍,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1912年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入本村高小学习。毕业后,考入莱州中学。1921年又到青岛职业中学商科读书。大革命时期,1925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就读。在天津就读期间,经常阅读进步书籍和文章,受到深刻教育。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大学毕业后,去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就学。1931年回国。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打入国民党陈调元部的46师任团副,后擢升团长。利用公开职务作掩护,积极从事党的秘密活动。1932年夏,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政治部训育主任。1934年12月在一次突围战中牺牲,时年29岁。

郡望

义兴郡: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北宋避太宗(原名赵匡义,后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后炅)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省宜兴、溧阳,隋废。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光裕堂:山东平度县沙梁

北海堂:湖南浙江大部分地区

郡望堂:河南大部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度、昌乐、沾化,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宜丰,福建之建宁,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义兴人;后汉将军綦㑺。望出河南。”当为“汉族”姓氏,可惜不详其所出。

2、又据《河南·官氏志》云:“綦连氏改为綦氏。”宋代有綦崇礼,北海人,翰林学士。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度、昌乐、沾化,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宜丰,福建之建宁,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义兴人;后汉将军綦㑺。望出河南。”当为“汉族”姓氏,可惜不详其所出。

2、又据《河南·官氏志》云:“綦连氏改为綦氏。”宋代有綦崇礼,北海人,翰林学士。

堂号

义兴郡: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北宋避太宗(原名赵匡义,后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后炅)讳改宜兴。又东晋时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省宜兴、溧阳,隋废。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②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③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一带)。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为大行政区,辖河以南、淮以北的广大地区,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开元时从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光裕堂:山东平度县沙梁

北海堂:湖南浙江大部分地区

郡望堂:河南大部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黑龙江省之嫩江县,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度、昌乐、沾化,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宜丰,福建之建宁,四川之长寿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其引《姓苑》云:“义兴人;后汉将军綦㑺。望出河南。”当为“汉族”姓氏,可惜不详其所出。

2、又据《河南·官氏志》云:“綦连氏改为綦氏。”宋代有綦崇礼,北海人,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