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中文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pú ]

读音:pú

拼音:pu

简繁:蒲

五笔:AIGY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AIGY

笔画:13画

吉凶:吉

仓颉:TEIB

结构:上下

郑码:EVFB

四角:44127

区位:3849

统一码:84B2

异体字:

英汉互译:type of rush,vine

笔顺:横、竖、竖、点、点、提、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992018年2014年
2013年1772007年2006年186
1995年1741987年1821982年169
明朝元朝宋朝86
北宋269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蒲姓主要源自:姒姓、己姓、嬴姓、姚姓。

蒲姓来源于封邑名

相传夏朝时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西蒲州一带),于是他的子孙就把封邑名“蒲”作为自己的姓氏。

蒲姓来源于植物

远古时蒲草可当食物,长老后可织衣编席。蒲草多生在水边,被看作是吉祥之地,

“端午节”无蒲草不成节。所以在一些说法中蒲氏的起源和蒲草有关。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东晋时期怔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蒲洪(氐族人,后改姓名为苻洪,著名的前秦君主苻坚的祖父)的家中有一个水池,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于是人们就把他家称为蒲家。得到蒲姓。

扈氏的后代,同样来源于蒲草。据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载,古时西羌的扈氏酋长的家中有一个池子,其中生长的蒲草长约五尺,节子象竹节一样,为时人所异,人们于是把酋长一家称为蒲家,后来他们家也以蒲为姓。又据据《路史》的记载,蒲姓出自姒姓,是有扈氏的后代,世袭为西羌的酋长。

蒲姓阿拉伯人后裔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出自阿拉伯人后裔。宋、元两朝时期,西域阿拉伯人东来经商居住后,有人以蒲作为汉姓。据《中国伊斯兰史存稿》中记载:回族中的“蒲氏为唐宋时回教商人常用之姓。”早在南宋时期,福建省的泉州地区就已经是“回半城”“蒲半街”了。(因白寿彝出身回民,考据结论多倾向性。)

回族蒲氏的来源也比较广,据文县《回教徒与中国历代的关系》中记载:回回名“普刺”(蒲拉)就可以转化为蒲氏。同时,蒲氏又“是由Abu的读音而来,而阿拉伯的人名之前,多加Abu一字,中国读其音为‘阿蒲’,后省其‘阿’,则视为其姓‘蒲’了。”作为地名和部族名,也是蒲氏的一个来源。如北宋前后,把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称为“蒲克”,把沿海地区的外国人(多为穆斯林)和居住地称为“藩浦”、“蒲(铺)速满”等,这些“浦”和“蒲”后来都变成了蒲氏。

此外,中国在北宋时对留居中国的外国人实行了一整套的“都蕃”和“蕃长制”管理。这期间,外国人凡加官进爵或入籍注册,就被冠以一个特定的汉姓蒲氏,如蒲思马应、蒲河散、蒲麻勿图婆离、蒲希密等。再有,据史籍《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蕃俗,本占城人(今越南平定),宋元间因乱,挚家驾舟而来,散泊海岸,谓之蕃邦、蕃浦。今编户人所,三亚里皆其种类也。其人多蒲氏……其言语像貌,与回回相似。”这一部分蒲氏,是越南穆斯林带入回民中的。蒲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甘肃天水地区,后有在元末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进行了严厉惩罚,“蒲氏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氏”。

蒲姓源于姒姓

出自远古舜帝之师蒲衣,属以先祖名字为氏。舜帝时,十八岁的蒲衣为舜帝的老师,他成天穿着用蒲草编织的衣服,被称作“蒲衣子”。后舜帝要将天下送与他,他不接受,就离开舜帝隐居起来。在蒲衣的后裔子孙中,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蒲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蒲氏、衣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蒲姓源于己姓

出自夏王朝时期舜帝裔孙的封地,属以封邑名称为氏。相传,夏王朝时期,舜帝的裔孙被封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蒲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蒲姓源于高阳氏

出自帝少昊后代的封地,属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帝少昊后代的封地在蒲地(今山西隰县),后建立有蒲国,蒲国王族的后代以国名为姓氏,称蒲氏,世代相传至今。

蒲姓源于嬴姓

源于嬴姓和姚姓,出自东晋时期氏羌西戎酋长苻洪,属以植物名称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蒲氏出自嬴姓,是古有扈氏之后代,世袭为氏羌西戎的酋长,至东晋时期,有酋长名。而嬴姓出自姚姓:汉代 司马迁著作《史记 秦本纪第五》: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嬴氏“,舜帝并把 女儿姚氏嫁给他为妻,嬴姓开始。苻洪,西戎族,先祖就是有扈氏部族的后裔,即历史上所称的“氏羌西戎”,苻洪是氐族人,生于西晋太康六年(公元二八五年),其父亲怀归为氐族部落的小帅,家族世为西戎酋长。据十六国时期《前秦录》载,有扈氏酋长苻氏的祖先初居武都,原无姓氏。后因苻洪家中有一水池,池中蒲草“高五丈,五节,如竹形”,为时人所异,人们即称酋长一家为蒲家,后他们家也以蒲为姓氏。三国曹魏时期,蒲家由武都迁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秦安),世为部落小帅。晋永嘉四年(公元三一〇年),蒲洪因豪爽、公道,被宗人推为盟主,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公。刘曜建前赵国,称帝长安,以蒲洪为宁西将军、率义侯,曾徙居于高陆(今陕西高陵),晋升为氐王。前赵国亡后,蒲洪退居陇山。东晋咸和八年(公元三三三年),蒲洪降于后赵国石虎,拜冠军将军、泾阳伯。后蒲洪率氐、羌两万户下陇东,至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劝石虎徙雍州豪杰及氐、羌十多万户于关东地区,以实京师,被石虎采纳,并拜其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率户两万居于枋头(今河南浚县)。晋永和六年(公元三五〇年)春季,蒲洪遣使至江左,东晋王朝任命蒲洪为征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当时冉闵杀胡羯,关陇流民相率西归,路经枋头,大多归之,蒲洪拥众至十余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祈告天神中,得谶文“草付应王”,又其孙蒲坚背上有纹如同草书付字,遂取“苻”为姓氏,改称苻氏。不久,苻洪被后赵国石虎的旧部将麻秋下毒杀死。苻洪死后,其子苻健继统其众。苻健因“民心思晋”,在从枋头向关中进军的过程中,打着晋朝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壅州刺史的旗号,当年冬抵达关中后,又遣使向晋王朝称臣,直至其称帝建号后,才正式和东晋王朝断绝关系。史书评价苻洪:“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的奠基者。在苻洪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祭祀谶文为世传姓氏,称苻氏,亦有维持原家族姓氏者,称蒲氏,世代相传至今。后亦有简略“艹”部首简称浦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蒲姓源于族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蒲甘氏,宋朝时期原为今缅甸地区的一个泰族氏族部落,与今傣族的民族属性相近,宋末元初因助南宋抵抗元朝军队,被元军歼灭,后族人被裹胁分散为蒙古奴役,逐渐融入蒙古族。明朝时期,蒲甘氏即随改土归流运动以原部落名称首音改汉姓为蒲氏,世代相传至今。

蒲姓源于女真族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东真国国主蒲鲜·万奴的后裔子孙,属于以先祖姓名汉化为氏。蒲鲜·万奴,公元?至1233年(待考),女真族,亦称布希·万奴、完颜·万奴;东海女真人。著名金国将领、东真国创建者与君主。宋嘉定八年(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蒲鲜·万奴逃往东京,之后叛金自立,占领咸平(今辽宁开原老城镇)、东京、沈州等地,进攻婆速府路(今辽宁丹东)、上京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等地,在农历10月自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宋嘉定九年(金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受耶律·留哥和蒙古军木华黎的夹击,蒲鲜·万奴兵败,逃于渤海海岛。蒙古军元帅木华黎率军攻陷锦州后,蒲鲜·万奴投降蒙古。蒙古军撤退后,他又叛蒙自立。宋嘉定十一年(金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蒲鲜·万奴由海岛返回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改国号为东真,建都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古城),又追随蒙古、高丽军围剿耶律·喊舍为首的契丹起义军。此后,一直割据辽东东部地区,辖有南京、恤品和开元三路,控制东至海(今日本海)、北抵松花江、西与耶律·留哥领地接壤的大片领土。宋理宗赵昀绍定六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蒙古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命皇子孛儿只斤·贵由及诸王孛儿只斤·按赤带率左翼军征讨蒲鲜·万奴,蒲鲜·万奴在抵抗中兵败被杀,东真国就此灭亡,其立国共十九年。蒲鲜·万奴的后裔,称蒲鲜氏,亦称布希氏、步鲜氏,满语为Busi Hala,汉义“去毛的狍皮氏、鹿皮”,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叶赫(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后多改汉字姓为蒲氏、步氏、布氏等。

蒲姓源于满族

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1、满族富色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速烈部,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Fusere Hala,汉义“花椒”,世居屯昂阿(今内蒙古海拉尔河北岸),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蒲氏、富氏等。

2、满族朴佳氏,亦称飘佳氏,满语拼音为Piaogiya Hala,祖先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为辽东百济国民。百济国被唐高祖李治所灭后,该氏族逐渐演化为女真族和朝鲜族,世居萨穆占(今辽宁新宾木奇镇),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字姓为蒲氏、朴氏等。

3、满族普佳氏,满语拼音为P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杏山(今辽宁锦州南部),后多冠汉姓为蒲氏。

4、满族博和哩氏,亦称博和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古里部,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Bohori Hala,汉义“豌豆”,世居爱湖和屯(今黑龙江省瑷珲)、白都鲁(今黑龙江北岸流域)、黑龙江沿岸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改汉字姓即为蒲氏。

蒲姓在全国分布渐广主要分布在在四川、江苏、浙江、广东、青海、山东、重庆、陕西宝鸡、台湾、香港、上海以及国内外等地,尤以四川、上海、重庆、台湾、香港、浙江、福建、海南、江苏最为集中。蒲姓子孙遍布台北、台南、彰化和高雄及国内外。

春秋时期,帝少昊的后代有封地在蒲(今山西省隰县北),后建立蒲国,蒲国王族的后代称为蒲氏。

远古时蒲草可当食物,长老后可织衣编席。蒲草多生在水边,被看作是吉祥之地。所以在一些说法中蒲姓的起源和蒲草有关。十六国春秋中说:“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后家池生蒲,谓之蒲家,因以为氏。”意思是扈氏有后代,家里面的池子里长了很多蒲草,当时人们就成他们为蒲家,后来也就渐渐地干脆用蒲作为姓氏了。按宋、元时期,西域阿拉伯人东来经商居住后,即有以蒲作为汉姓的。回族中的“蒲氏为唐宋时回教商人常用之姓。”(《中国伊斯兰史存稿》)早在南宋时,福建泉州就已经是“回半城”“蒲半街”了。蒲姓的来源比较广。如回回名“普刺”(蒲拉)就可以转化为蒲姓。同时,蒲姓又“是由‘Abu’的读音而来,而阿拉伯的人名之前,多加‘Abu’一字,中国读其音为“阿蒲”,后省其‘阿’,则视为其姓‘蒲’了。”(《回教徒与中国历代的关系》)作为地名和部族名,也是蒲姓的一个来源。蒲姓望族居于河东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

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地点在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揖让堂、帝师堂:均源出舜帝的时候,十八岁的蒲裔子是舜帝的老师。舜帝要把天下送给他,他不接受,后来就消失了。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黎、侗、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有扈氏之后,为启所灭,世为西羌酋长。《晋书·苻洪传》:因其家池水生昌蒲,长五丈,五节。形如竹,时人遂以为蒲家,后改为苻(按:原文如此,‘苻’当作‘蒲’)。今蜀中多此姓。望出河东。”此以事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夏封舜后於州蒲,因氏。”此以地为氏,系出妫姓。

3、为满族姓氏“普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汉代有蒲昌;宋代有蒲永升,成都人;明代有蒲大顺,永州人;清代有蒲松龄。

二、

蒲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四川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蒲姓人口56%。

蒲姓起源:

1、帝舜之师蒲衣,蒲姓始此,见《风俗通》。

2、有扈氏之后,世为西羌酋长,因家池中生蒲草,长五丈,节如竹形,为时人所异,称之为蒲家,因以为氏。

3、系自隗姓。蒲系赤狄之国,以国为氏。

4、黄帝之子少昊氏之裔,蒲子国之后,见《姓苑》。

5、帝舜之裔封于蒲(故城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即蒲依故国,后灭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6、清时满洲八旗姓普佳氏后改为蒲氏。

7、瑶、彝、阿昌、回、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蒲姓名人:

蒲昌,汉时詹事。

郡望:河东。

历史名人

蒲姓古代名人

蒲元三国,三国时期蜀国人,是刘备的大臣。是一个铸造刀的能人,他为诸葛亮铸造3000把刀,他说汉水不能使刀很锋利,于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来以后,他告诉取水人说这水要是不纯就不能用,取水人说是纯水,蒲元用刀划了一下水就断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马上承认了。后来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锋利无比。

蒲元礼宋朝,蒲远犹长子,进士,任职礼部,黄庭坚作词《送蒲元礼南归》

蒲国宝宋末元初,宋朝状元。对宋朝很忠诚,进入元朝以后不再做官。对经史很有研究。

蒲尧元宋朝,宋朝时期的泰和知县,福州人。绍兴进士,为官清廉。

蒲宗瑞明朝,明代有名的县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时候爱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蒲松龄清朝(1640-1715),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华晚清,晚清“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与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齐名。

蒲寿庚(1205-1290年),又称蒲受畊,号海云,宋末元初人,阿拉伯(色目)商人后裔,蒲开宗之子(参见《泉州人名录·蒲开宗》)。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是宋元时期“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后叛宋降元,终生显赫。中国宋元时期著名穆斯林海商、政治家、军事家。其先辈系10世纪之前定居占城(越南)的西域(阿拉伯)海商集团。经营商舶,成为首屈一指的富豪。

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一○八三),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郸州支持王安石新法和苏轼司马光周敦颐同时代人,周敦颐乃其妹夫。

蒲远犹北宋,进士黄庭坚同年好友,四川西部人,曾任重庆知府。其诗词书法皆精,在宋代被誉为川西大儒,有子蒲元礼、妹蒲幼芝(宋史中作蒲芝),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晚清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他所著的《语石》(评石刻专著)中,评论黄庭坚所书的《蒲远犹墓志铭》为宋第一碑此自传墓志铭指其家族唐僖宗时从河东迁往四川

蒲将军秦朝,其名失传,秦朝末年项羽部下知名将领。

蒲寿晟宋代,蒲寿庚之兄,当代诗人。

蒲姓近代名人

蒲殿俊(1875.05.17-1934.10.29),蒲殿俊,男,字伯英,四川广安人,资产阶级立宪派领导人,辛亥保路运动的重要领导人。1934年,蒲殿俊因伤寒病逝于北京,享年59岁。

蒲大义(1916-1973),少将,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红四方面军到平昌,蒲大义参加儿童团,同年率领11名儿童团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蒲安臣1820年11月14日-1870年2月23日,AnsonBurlingame)是美国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对华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他还是绝无仅有的既担任过美国驻华公使又担任中国使节的一位美国人。

郡望

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地点在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揖让堂、帝师堂:均源出舜帝的时候,十八岁的蒲裔子是舜帝的老师。舜帝要把天下送给他,他不接受,后来就消失了。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黎、侗、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有扈氏之后,为启所灭,世为西羌酋长。《晋书·苻洪传》:因其家池水生昌蒲,长五丈,五节。形如竹,时人遂以为蒲家,后改为苻(按:原文如此,‘苻’当作‘蒲’)。今蜀中多此姓。望出河东。”此以事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夏封舜后於州蒲,因氏。”此以地为氏,系出妫姓。

3、为满族姓氏“普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汉代有蒲昌;宋代有蒲永升,成都人;明代有蒲大顺,永州人;清代有蒲松龄。

二、

蒲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四川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蒲姓人口56%。

蒲姓起源:

1、帝舜之师蒲衣,蒲姓始此,见《风俗通》。

2、有扈氏之后,世为西羌酋长,因家池中生蒲草,长五丈,节如竹形,为时人所异,称之为蒲家,因以为氏。

3、系自隗姓。蒲系赤狄之国,以国为氏。

4、黄帝之子少昊氏之裔,蒲子国之后,见《姓苑》。

5、帝舜之裔封于蒲(故城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即蒲依故国,后灭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6、清时满洲八旗姓普佳氏后改为蒲氏。

7、瑶、彝、阿昌、回、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蒲姓名人:

蒲昌,汉时詹事。

郡望:河东。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黎、侗、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有扈氏之后,为启所灭,世为西羌酋长。《晋书·苻洪传》:因其家池水生昌蒲,长五丈,五节。形如竹,时人遂以为蒲家,后改为苻(按:原文如此,‘苻’当作‘蒲’)。今蜀中多此姓。望出河东。”此以事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夏封舜后於州蒲,因氏。”此以地为氏,系出妫姓。

3、为满族姓氏“普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汉代有蒲昌;宋代有蒲永升,成都人;明代有蒲大顺,永州人;清代有蒲松龄。

二、

蒲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四川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蒲姓人口56%。

蒲姓起源:

1、帝舜之师蒲衣,蒲姓始此,见《风俗通》。

2、有扈氏之后,世为西羌酋长,因家池中生蒲草,长五丈,节如竹形,为时人所异,称之为蒲家,因以为氏。

3、系自隗姓。蒲系赤狄之国,以国为氏。

4、黄帝之子少昊氏之裔,蒲子国之后,见《姓苑》。

5、帝舜之裔封于蒲(故城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即蒲依故国,后灭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6、清时满洲八旗姓普佳氏后改为蒲氏。

7、瑶、彝、阿昌、回、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蒲姓名人:

蒲昌,汉时詹事。

郡望:河东。

堂号

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地点在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揖让堂、帝师堂:均源出舜帝的时候,十八岁的蒲裔子是舜帝的老师。舜帝要把天下送给他,他不接受,后来就消失了。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邱北、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苗、瑶、黎、侗、土家、布依、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有扈氏之后,为启所灭,世为西羌酋长。《晋书·苻洪传》:因其家池水生昌蒲,长五丈,五节。形如竹,时人遂以为蒲家,后改为苻(按:原文如此,‘苻’当作‘蒲’)。今蜀中多此姓。望出河东。”此以事为氏。

2、《姓氏考略》注云:“夏封舜后於州蒲,因氏。”此以地为氏,系出妫姓。

3、为满族姓氏“普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汉代有蒲昌;宋代有蒲永升,成都人;明代有蒲大顺,永州人;清代有蒲松龄。

二、

蒲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四川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蒲姓人口56%。

蒲姓起源:

1、帝舜之师蒲衣,蒲姓始此,见《风俗通》。

2、有扈氏之后,世为西羌酋长,因家池中生蒲草,长五丈,节如竹形,为时人所异,称之为蒲家,因以为氏。

3、系自隗姓。蒲系赤狄之国,以国为氏。

4、黄帝之子少昊氏之裔,蒲子国之后,见《姓苑》。

5、帝舜之裔封于蒲(故城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即蒲依故国,后灭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6、清时满洲八旗姓普佳氏后改为蒲氏。

7、瑶、彝、阿昌、回、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蒲姓名人:

蒲昌,汉时詹事。

郡望: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