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中文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jū ]

读音:jū

拼音:ju

简繁:琚

五笔:GNDG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GNDG

笔画:12画

吉凶:暂无

仓颉:MGSJR

结构:左右

郑码:CXEJ

四角:17164

区位:7202

统一码:741A

异体字:?,?,?

英汉互译:暂无

笔顺:横、横、竖、提、横折、横、撇、横、竖、竖、横折、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554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392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琚姓主要源自:姬姓。

琚姓琚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蘧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衎、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因贤德而闻名于各诸侯国。史籍《淮南子·泰族训》里称姬瑗为:“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给卫灵公。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也像箭一样刚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后又响起来。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队从此而过。”卫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很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蘧伯玉积极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益强大起来。当年晋国大将军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在卫国当政,国正人和,无法加兵。”赵简子遂马上取消了进攻卫国的计划。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典籍《庄子?则阳篇》中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蘧公伯玉的后裔传二十七世至姬瑷,曾任唐朝的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在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三姓即为“蘧(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北宋钱塘儒生编撰的《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四百十一姓,第三百零六姓即为“璩”姓。

至于琚氏,实际上就是“璩”的谐音简笔字,是模仿“剧”字简化为“剧”字而改,族称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同宗同族同源。

该支璩氏、琚氏、蘧氏、瞿氏、渠氏五姓族人皆尊奉蘧伯玉为得姓始祖。

琚姓琚姓起源二

源于玉器,出自古代制作璩的工匠之后,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在古代,“璩”和“鐻”二字相通,原指一种金、银、铜、齿、贝、玉等制成的装饰性器物,是戎夷(五方之民)的饰品即耳环。这在典籍《集韵》中有记载:“璩,求于切,音渠。环属,戎夷贯耳。本作璩,通作鐻。”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人们都非常重视玉。人们将玉石的坚致、光采、纯粹、音色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采的事。在古人的心目中,认为人一旦佩上玉器,就不能随意解去,甚至于至死都要佩带。玉,实际上不论是硬玉如翡翠,还是软玉如白玉、青玉、碧玉、血玉、岫玉等,其本质都是变质石灰岩石,只不过其金属分子成分有所不同而玉称不同罢了。玉的制品是形式多样的,凡与玉有关的物品,汉字的形容字一般都加“玉”偏旁,因此从玉的汉字几近五百个之多。

“璩”字,就是专指用玉料制做的耳环、环佩等环形玉器饰物,是古代帝王国君、王族贵胄们高贵身份象征之物,并由此产生了以“璩”为表征的姓氏,称璩氏,世代相传至今。后有以谐音字构件创为简笔字者,称琚氏,实为同姓。

璩氏、琚氏、蘧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皆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其中璩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零六位门阀。琚氏在台湾省没有名录;分衍的瞿氏在中国大陆名列第二百十四位(人口总数约四十九万两千余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31%左右)、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五十一位;璩氏在台湾省名列第四百六十六位;渠氏在台湾省名列第六百零五位;蘧氏在台湾省名列第一千七百五十七位,大多以黎阳、豫章、汲郡为郡望。

琚氏、蘧氏、璩氏、瞿氏、渠氏五姓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中原地区的璩氏族人,据有关史料载,均系明洪武十八年自山西迁居所至。汉朝时期,有弟兄三人定居今河南济源、孟县,繁衍生息。

河南焦作孟县有璩沟,几乎全为琚姓。北京密云县大城子镇墙子路村有琚姓。山西阳城琚姓较多。浙江常山常山县何家乡琚家村。湖北枣阳市琚湾镇的琚家族比较多。山西长治市许多村落也散落不少琚姓,有一村落名为“琚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琚姓,有二百余人。安徽桐城琚姓很多。江西庐山琚姓有八百余人。山晋城西现在好多地方都有琚姓。河南唐河源潭琚庄,琚姓有四百来人。浙江衢州江西南昌琚姓较多。湖南益阳有个琚家村。河南省鹤壁市石林乡有个南唐宋村,多数村民姓琚,琚姓占大数。浙江衢州五县一区,琚姓族人有三千余,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区县,最早的在宋朝时期就迁至衢州了,随后又向各区县间的搬迁。浙江江山琚丰村有一琚源寺,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吴越王钱弘佐赐额“琚源善政保安禅寺”。现在琚源寺庙堂依然,龙湫泉潭如故,可为特开发的旅游胜地之一。江山现有几百琚姓后人。浙江金华兰溪水亭圣山的琚氏据说是从山东移民来的,在浙江慈溪衢州常山龙游有个琚村,村民都是琚姓。吉林省省四平市有部分琚氏家族成员。

明朝“燕王扫北”以后,琚姓有人迁徙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居住,主要集中在一个村落,大约有人口六百人左右,是琚氏后人的集中地。

湖北武昌闹市有一“琚疯子”烧烤店。山东省诸城市有一村那里三分之二都姓璩,璩和琚通用。山东省章丘市木厂涧村蘧姓。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朝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朝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朝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朝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朝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北宋朝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北宋朝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北宋朝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未(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浚县属大名府,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己丑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壬辰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戊戌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辛丑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庚戌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癸亥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丙寅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丙寅,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壬申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乙亥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丁丑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丁丑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戊寅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庚辰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豫章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

汲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黎阳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君子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朝开元三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五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及圣堂:同“君子堂”。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西川堂:唐朝良吏璩瑗,官至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后裔因以为堂号。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辛集、乐亭,山东之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合肥、贵池、泾县,江西之宜丰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谱》亦收。按:“琚”,古代为一种佩戴的玉。《诗经》载有“琼琚”,或以此物为姓?

二、

琚姓分布:分布较广。按,琚似为璩之俗写。因大陆凡带“豦”部之字一般简化为“居”。殊不知璩无简体。故今人多琚姓,或系由璩俗写而来。

琚姓起源:琚乃琚玉,或以为氏。今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历史名人

琚姓古代名人

璩伯昆受姓始祖

琚姓近代名人

琚景云、琚天贵山西阳城人。著名抗日战争英烈、英雄。山西省阳城县出西门,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北行二十五里,就到了一个枕山带水的村落大宁村。这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农村,和太行山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庄没什么两样,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它。抗日战争时期,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有过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它是中共党在阳城建立的第一块红色堡垒,是日寇占领阳城后四围白色恐怖中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根据地。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宁村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畏强暴,英勇奋斗,出生入死,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抗日村长琚景云,区干部琚天贵被叛徒出卖,遭日寇抓起来残酷拷打审问,妄图获取我党机密。两人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日寇毫无办法,决定将他们杀害。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琚景云、琚天贵突然分头逃跑。混乱中,琚景云遭敌乱枪所击,英勇牺牲。琚天贵则乘机刑场脱险(解放后任阳城五大区之一的刘村区区长)。

郡望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朝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朝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朝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朝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朝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北宋朝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北宋朝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北宋朝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未(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浚县属大名府,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己丑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壬辰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戊戌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辛丑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庚戌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癸亥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丙寅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丙寅,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壬申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乙亥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丁丑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丁丑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戊寅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庚辰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豫章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

汲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黎阳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君子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朝开元三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五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及圣堂:同“君子堂”。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西川堂:唐朝良吏璩瑗,官至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后裔因以为堂号。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辛集、乐亭,山东之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合肥、贵池、泾县,江西之宜丰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谱》亦收。按:“琚”,古代为一种佩戴的玉。《诗经》载有“琼琚”,或以此物为姓?

二、

琚姓分布:分布较广。按,琚似为璩之俗写。因大陆凡带“豦”部之字一般简化为“居”。殊不知璩无简体。故今人多琚姓,或系由璩俗写而来。

琚姓起源:琚乃琚玉,或以为氏。今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辛集、乐亭,山东之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合肥、贵池、泾县,江西之宜丰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谱》亦收。按:“琚”,古代为一种佩戴的玉。《诗经》载有“琼琚”,或以此物为姓?

二、

琚姓分布:分布较广。按,琚似为璩之俗写。因大陆凡带“豦”部之字一般简化为“居”。殊不知璩无简体。故今人多琚姓,或系由璩俗写而来。

琚姓起源:琚乃琚玉,或以为氏。今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堂号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朝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朝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朝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朝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朝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北宋朝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北宋朝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北宋朝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北宋朝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未(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浚县属大名府,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己丑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壬辰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戊戌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辛丑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庚戌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癸亥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丙寅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丙寅,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壬申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乙亥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丁丑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丁丑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戊寅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庚辰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豫章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

汲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黎阳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

汲郡堂:以望立堂。

君子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朝开元三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五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及圣堂:同“君子堂”。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西川堂:唐朝良吏璩瑗,官至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后裔因以为堂号。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辛集、乐亭,山东之龙口、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合肥、贵池、泾县,江西之宜丰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有此姓。《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谱》亦收。按:“琚”,古代为一种佩戴的玉。《诗经》载有“琼琚”,或以此物为姓?

二、

琚姓分布:分布较广。按,琚似为璩之俗写。因大陆凡带“豦”部之字一般简化为“居”。殊不知璩无简体。故今人多琚姓,或系由璩俗写而来。

琚姓起源:琚乃琚玉,或以为氏。今汉、回等民族均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