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中文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héng ]

读音:héng

拼音:heng

简繁:衡

五笔:TQDH

五行:土

部外:暂无

五笔:TQDH

笔画:16画

吉凶:吉

仓颉:HONKN

结构:左中右

郑码:OIRG

四角:21221

区位:2666

统一码:8861

异体字:?,?,?,?,?,?,?

英汉互译:measure,weigh,judge,consider

笔顺:撇、撇、竖、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横、撇、点、横、横、竖钩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4802018年2014年
2013年3962007年2006年461
1995年1987年1982年466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47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衡姓起源一

商汤有贤臣伊尹,因为在灭夏过程中功劳最大,商汤封他为尹(宰相),并封了个尊号叫“阿衡”(“阿”就是“倚”,“衡”的意思是“维持”,合起来意思就是“国家的倚靠”)。后来伊尹的后代子孙就以伊尹尊号中的“衡”字命姓,称衡姓。

衡姓起源二

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建立鲁国,他的后代有公子衡,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姓,称衡姓。

衡姓起源三

三国时,曹操于官渡之战打败袁绍,袁绍的几个儿子又自相残杀,袁姓部分族人就逃到湖南衡山隐居避难,以居住地名为姓,改姓衡。

衡姓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城邑雍雝,属于以地名为氏。雍雝,亦称衡雍、垣雍,在春秋时期为郑国的一个城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武原县西北五里处,目前还有故雍雝城遗址。

衡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著名官用宝刀工匠叶赫那拉·圣治,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著名的北京“宝刀衡”所制作的刀剑,轻可裁纸绢,重可断钢筋。

衡姓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中、后期著名学者哈斯朝鲁,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衡氏,源出清朝时期著名的作家、诗人、哲学家、翻译家哈斯朝鲁,他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

衡姓起源七

源于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祢衡击鼓骂曹操,三个儿子逃至四川,为逃避追捕,将”祢衡“二字颠倒,采用”衡“姓。

衡姓起源八

源于满族,清出随努尔哈赤征战,为清王朝效力,清乾隆40年,衡府君官封文林郎逝世葬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西地满族乡烧锅村,皇帝钦此石碑以资褒奖。石碑及祖坟历经战乱及1953年土地革命,现已残缺不全,族谱刻于石碑上。

得姓始祖

公子衡。衡氏的来源有三个,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朝时,由周公子伯所传的鲁国(今山东省境内),鲁国公子衡的后代子孙以衡为姓,称衡氏。另一支衡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是商汤的贤臣伊尹的后裔,伊尹因功被任为宰相,并封号叫“阿衡”意思是“国家的倚靠”。后来他的子孙中有以其尊号为姓,称衡氏。此外《万姓统谱》还提及另一个出处记载,三国时的袁绍战败之后,他的子孙为了避难,跑到衡山躲起来,并且以山名为氏而姓了衡,称衡氏。衡姓得姓至今有36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百家姓》注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衡氏后人尊公子衡为衡姓的得姓始祖。

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七位门阀。衡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汤时,有个贤臣叫伊尹,商汤就是在他的辅佐之下才建立起商朝的。后来。商汤尊称伊尹为“阿衡”,意思是“国家的倚靠”。伊尹有个后代便以他的尊号为姓氏,这就是衡氏。衡咸,东汉学者。他博学多才,曾经在当时最有辩才的学者五鹿宗门下学习时,并当过王莽的讲学大夫。商朝时,有位开朝臣子名伊尹,颠覆夏朝的功劳最大,商王汤尊就封其为阿衡。对阿衡的解释,如今有两种,一为负责保护教养的官名,另一是意为“国家栋梁,依靠”的封号。伊尹的后人为了记住这荣耀的称谓,就取其中的“衡”字为姓氏。春秋时,鲁国有公子衡,其后代以祖先的名为姓氏。东汉时,袁绍兵败曹操于官渡,子孙家属避难逃至湖南衡山,改姓为衡,掩人耳目。

衡氏族人早期活动在河南、山东一带,汉、唐之间向陕西、江、浙等地扩展,在河南南部形成望族,以汝南郡为郡望。如今衡氏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字辈属于一个家族中或姓氏中不易完全消失的血缘因素的证据,根据字辈推敲,可发现四川盐亭一带的衡氏字辈大气稳沉,很有伊尹遗风。

今四川省的蓬溪县、宜宾市、绵阳市盐亭县、阆中市、西充县、遂宁市、长宁县、凉山地区,湖南省的衡阳市,山东省的枣庄市薛城县、汶上县、临沂市郯城县,天津市的蓟县,河北省的秦皇岛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常州市、徐州市邳县、苏州市、扬州市、淮安市,河南省的太康县、修武县、西平县、封丘县、濮阳市清丰县、郑州市中牟县,甘肃省的甘谷县,安徽省的滁州市凤阳县、马鞍山市、五河县,陕西省的汉中市、宝鸡市凤翔县,青海省的西宁市,湖北省的荆门市、襄樊市,黑龙江省的双城市,山西省临汾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衡氏族人分布。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南)。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阿衡堂:伊尹是商朝的贤相,商汤伐桀灭夏,伊尹之功居多,汤王尊称他为“阿衡”,意思是地位和商汤平衡,不敢以臣待他。

一、h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鸡泽,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辽宁之清原,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伊尹为汤阿衡,子孙以衡为氏。”汤,指商汤。商代之开国君主;阿衡,商代官名,负责保护、教养。

2、又云:“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3、又云:“袁氏改为衡氏。”《姓氏考略》注引《姓谱》亦云:“袁绍败后,支孙避於于衡山,改为衡氏。”

二、

衡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陕西彬县、四川蓬溪等地均有此姓。

衡姓起源:

1、伊尹为汤阿衡(税官),子孙以衡为氏,见《风俗通》。

2、系自姬姓。鲁公子衡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妫姓。陈公族之后。

4、三国时袁绍为曹操所败,支孙避于衡山,改袁姓为衡氏。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衡姓名人:

衡胡,春秋时莒人。

郡望:汝南。

历史名人

衡姓古代名人

衡咸东汉,学者。他博学多才,曾经在当时最有辩才的学者五鹿充宗门下学习时,精通经史,辩才过人,并当过王莽的讲学大夫。

衡胡西汉,(生卒年待考),莒人。著名大臣。精通《周易》,做到太守一级的官,被载入《儒林传》。

衡毅汉朝,(生卒年待考),著名苍梧太守。

衡方东汉,(生卒年待考),著名卫尉卿。著名的《衡方碑》就是为他立的。

衡岳明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大臣,原籍湖北随州,后迁往河南省西平县专探乡衡坡。有衡坡村有衡姓东门家谱考证。

衡湖汉朝,史学家。

衡云汉朝,官员,曾任京兆尹。

衡义整、衡守直父子唐朝,伊州刺史和仙州刺史,有墓志铭出土。

衡贡宋朝,文学家,其文章词藻华丽,名冠一时。

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南)。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阿衡堂:伊尹是商朝的贤相,商汤伐桀灭夏,伊尹之功居多,汤王尊称他为“阿衡”,意思是地位和商汤平衡,不敢以臣待他。

一、h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鸡泽,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辽宁之清原,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伊尹为汤阿衡,子孙以衡为氏。”汤,指商汤。商代之开国君主;阿衡,商代官名,负责保护、教养。

2、又云:“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3、又云:“袁氏改为衡氏。”《姓氏考略》注引《姓谱》亦云:“袁绍败后,支孙避於于衡山,改为衡氏。”

二、

衡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陕西彬县、四川蓬溪等地均有此姓。

衡姓起源:

1、伊尹为汤阿衡(税官),子孙以衡为氏,见《风俗通》。

2、系自姬姓。鲁公子衡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妫姓。陈公族之后。

4、三国时袁绍为曹操所败,支孙避于衡山,改袁姓为衡氏。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衡姓名人:

衡胡,春秋时莒人。

郡望:汝南。

姓氏源流

一、h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鸡泽,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辽宁之清原,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伊尹为汤阿衡,子孙以衡为氏。”汤,指商汤。商代之开国君主;阿衡,商代官名,负责保护、教养。

2、又云:“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3、又云:“袁氏改为衡氏。”《姓氏考略》注引《姓谱》亦云:“袁绍败后,支孙避於于衡山,改为衡氏。”

二、

衡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陕西彬县、四川蓬溪等地均有此姓。

衡姓起源:

1、伊尹为汤阿衡(税官),子孙以衡为氏,见《风俗通》。

2、系自姬姓。鲁公子衡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妫姓。陈公族之后。

4、三国时袁绍为曹操所败,支孙避于衡山,改袁姓为衡氏。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衡姓名人:

衡胡,春秋时莒人。

郡望:汝南。

堂号

雁门郡: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郡,秦、汉沿之。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南)。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阿衡堂:伊尹是商朝的贤相,商汤伐桀灭夏,伊尹之功居多,汤王尊称他为“阿衡”,意思是地位和商汤平衡,不敢以臣待他。

一、h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围场、鸡泽,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辽宁之清原,江西之崇仁,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风俗通》云:“伊尹为汤阿衡,子孙以衡为氏。”汤,指商汤。商代之开国君主;阿衡,商代官名,负责保护、教养。

2、又云:“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此当系出姬姓。

3、又云:“袁氏改为衡氏。”《姓氏考略》注引《姓谱》亦云:“袁绍败后,支孙避於于衡山,改为衡氏。”

二、

衡姓分布:湖北钟祥、台湾、江苏、陕西彬县、四川蓬溪等地均有此姓。

衡姓起源:

1、伊尹为汤阿衡(税官),子孙以衡为氏,见《风俗通》。

2、系自姬姓。鲁公子衡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3、系自妫姓。陈公族之后。

4、三国时袁绍为曹操所败,支孙避于衡山,改袁姓为衡氏。

5、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族姓。

衡姓名人:

衡胡,春秋时莒人。

郡望: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