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中文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dū ]

读音:dū

拼音:du

简繁:督

五笔:HICH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HICH

笔画:13画

吉凶:吉

仓颉:YEBU

结构:上下

郑码:IDXL

四角:27604

区位:2229

统一码:7763

异体字:?,?,?,?

英汉互译:supervise,oversee,direct

笔顺:竖、横、横、竖、撇、点、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横、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182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444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督姓主要源自:姬姓。

督姓起源一

春秋时期,宋戴公子撝有一个孙子名叫子督,字华父,因此又称“华督”,为宋国贵族、太宰。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贤臣正考父,辅佐了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代国君,地位愈高,行为愈检点,廉洁到“饘粥以糊口”。宋宣公子力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二年(宋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29年)逝世的时候,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子和,是为宋穆公。宋穆公执政时期,政通人和,孔子的祖先孔父嘉时任大司马。

周平王五十一年(宋穆公九年,公元前720年)农历闰3月,宋穆公病重,召见大司马孔父嘉,嘱咐要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子与夷:“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孔父嘉回答:“群臣都愿意奉公子冯继为君。”宋穆公拒绝道:“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之后命令使臣将公子冯送到了郑国。当年农历8月庚辰,宋穆公病逝,孔父嘉按遗嘱拥立子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

周桓王十年(宋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农历闰1月戊申,华督利用国人对战争频繁的不满情绪,煽动国人说:“这些战争都是大司马孔父嘉的挑起的,全是他的过错”,由此耸动国人忿起围攻杀害了孔父嘉,攻灭了孔氏家族,并夺取了孔父嘉之妻魏氏。由于宋穆公临死前将宋殇公托付给了孔父嘉,孔父嘉算得是宋殇公的保护人,因此华督擅杀司马孔父嘉的行为引起了宋殇公的震怒,于是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将宋殇公也轼杀了,然后从郑国接回了公子冯,立为宋庄公。之后,然后华督尽出财宝分赂各诸侯国,各国见财眼开,无不受纳。之后齐釐公(齐僖公)姜禄甫、鲁桓公姬允、郑庄公姬寤生、晋哀侯姬骄等同会于稷(今山西稷山),确认了宋庄公之位的正统性,任命华督为宋国国相。自此,华督权势冲天,一族皆旺。孔父嘉止有一子,名孔鈢父,年龄尚幼,由其家臣抱之逃奔鲁国,以字为氏,曰孔氏。后来著名的孔子仲尼,即孔鈢父的第五世孙。华督决没有料到自己差一点就戮绝了未来的一代圣儒。

在华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华氏,亦有以先祖之名为姓氏者,称督氏,形成了督氏、华氏二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子姓督氏、华氏同宗同源,皆尊奉华督为得姓始祖。

督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燕国督亢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期,燕国有一地名为叫督亢,为燕国的富饶之地,史称该地区为“膏腴之地”,其地域范围以今河北省涿州市东南督亢陂为中心,圈括定兴县﹑新城县﹑固安县、高碑店市一带的涞水流域平衍之区。

督亢地区原为韩国之地,先秦时期的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燕国趁秦王忙于应付魏、赵、楚三国之时夺占了该地区。督亢地区很早即由韩国人民建有的著名督亢渠,其灌溉系统的发达使得督亢地区丰田万顷,被称为“膏腴之地”。对督亢地区,在典籍《诗经·韩奕》中有这样的描述:“……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吁吁,鲂鱮甫甫……”当时的督亢地区已经是一个十分富庶而有盛名的地方,一直为秦王嬴政所垂涎。因此,燕国公子丹在秦王赢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派遣大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时,在“图穷匕见”中所展示的地图,用的就是“督亢肢图”。结果,不但没有刺杀了秦王,反而激怒秦王暂时放弃攻击齐国的打算,提前发动了灭燕之战。

秦王赢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军攻破燕国上都蓟(今河北蓟县),燕王姬喜被迫迁都于辽东地区,督亢地区自然归入秦国版图。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在吞灭了赵国的残余势力代国之后,大将王贲率胜军乘势攻击辽东,一举攻灭了苟延残喘的燕国。

在督亢地区的古代住民中,很早即有以其地名为姓氏者,称督氏、亢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督氏姓源繁复,或晋国人、或韩国人、或燕国人、或秦国人,不可一论。

督姓起源三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地方官吏仉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中的记载:古时有仉督氏复姓,后分为仉氏、督氏,今已无此复姓。“仉”,就是“掌”的古体字,“仉督”也就是“掌督”,其官本名叫“党正”,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主管指定区域内的行政事务,后称党督,演变为掌督、仉督,其职能一样。西周时期的行政区划,主要以“州”为本,每一州按东、南、西、北、中分为五党,每一党分为五族,每一族拥有一百家(户),构成一个基层的行政单位。每党的行政长官就称作“党正”,负责掌管本党之内五百家(户)的政令行使、民众教化之事,战时则负责从每家抽一丁,五百丁为一师,编入军制以供中央王朝驱策。党正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这在典籍《周礼·地官》中有记载:“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党正之职在南北朝的北周时期官秩正一命,即正九品。古代,“党”、“掌”、“仉”三字同音通义,可以互假,因此,“仉督”是“党正”的化称。

在仉督(党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仉督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单姓仉氏、督氏、党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督氏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督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四十四位门阀,望族出巴郡。督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督姓出自古代春秋时期有个风云人物叫华督,华督的后代中,有的姓华,有的姓督,都为了纪念华督这位先祖。华督原来是宋国的贵族,他抢了孔父嘉的妻子,娶来做自己的妻室,而孔父嘉是孔子的祖父,因为娶了个年轻美丽动人的妻子,而被华督看作眼中钉了。后来,华督又借势废去了宋国原来的国君宋殇公,拥立新君为王,自己就当上了宰相。督姓还有另一支,是由以地名为姓形成的,时期大约也在春秋战国。那时有个燕国,燕国有个富饶的地方叫督亢。燕国的王子请一位勇士去刺杀秦王,这位勇士叫荆轲,荆轲假装将督亢的“督亢肢图”的地图献给秦始皇,意思是愿意帮秦始皇取得这个富饶的地方,而其实地图中藏了匕首,是用来杀死秦始皇的,结果事败被杀。居住在督亢地的居民,有的以地名督字为姓,称督氏。督姓望居巴郡(今四川省)。

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巴郡堂: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山西之忻州及吕梁地区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为“入声”字。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宋大夫华父督之后。”此“以名为氏”。

2、又云:“《后汉书》巴郡蛮酋有督氏,与罗、朴、鄂、度、夕、龚为七姓。望出巴郡。”

3、《姓氏考略》注云:“督元,地名,或以地为氏。”今河北涿县东有督元圾,疑即古之督元。

二、

督姓分布:河北三河、江苏武进、四川安县、台湾台北、江西吉水等地均有此姓。

督姓起源:

1、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孙华督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2、春秋时晋栾盈之臣督戎之后。

3、督亢,战国时燕之膏腴地,故城约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或以地为氏。

4、东汉时巴郡蛮(一称板楯蛮)七姓有督氏。

督姓名人:

督琼,汉时五原太守。

郡望:巴郡。

历史名人

督姓古代名人

华督春秋,(生卒年待考),宋戴公之孙。著名宋国大臣,督氏鼻祖之一。

督戎春秋,(生卒年待考),晋国人,栾盈之臣,著名大力士。

督瓒汉朝,(生卒年待考),著名五原太守。为人正义,有才德,政绩颇显。尽管宦海沉浮,为官甚是清廉。

督仲美明朝,(生卒年待考),全州人。嘉靖年间任归善县丞。

郡望

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巴郡堂: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山西之忻州及吕梁地区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为“入声”字。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宋大夫华父督之后。”此“以名为氏”。

2、又云:“《后汉书》巴郡蛮酋有督氏,与罗、朴、鄂、度、夕、龚为七姓。望出巴郡。”

3、《姓氏考略》注云:“督元,地名,或以地为氏。”今河北涿县东有督元圾,疑即古之督元。

二、

督姓分布:河北三河、江苏武进、四川安县、台湾台北、江西吉水等地均有此姓。

督姓起源:

1、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孙华督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2、春秋时晋栾盈之臣督戎之后。

3、督亢,战国时燕之膏腴地,故城约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或以地为氏。

4、东汉时巴郡蛮(一称板楯蛮)七姓有督氏。

督姓名人:

督琼,汉时五原太守。

郡望:巴郡。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山西之忻州及吕梁地区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为“入声”字。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宋大夫华父督之后。”此“以名为氏”。

2、又云:“《后汉书》巴郡蛮酋有督氏,与罗、朴、鄂、度、夕、龚为七姓。望出巴郡。”

3、《姓氏考略》注云:“督元,地名,或以地为氏。”今河北涿县东有督元圾,疑即古之督元。

二、

督姓分布:河北三河、江苏武进、四川安县、台湾台北、江西吉水等地均有此姓。

督姓起源:

1、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孙华督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2、春秋时晋栾盈之臣督戎之后。

3、督亢,战国时燕之膏腴地,故城约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或以地为氏。

4、东汉时巴郡蛮(一称板楯蛮)七姓有督氏。

督姓名人:

督琼,汉时五原太守。

郡望:巴郡。

堂号

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巴郡堂: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奉新、山西之忻州及吕梁地区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为“入声”字。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子姓。宋大夫华父督之后。”此“以名为氏”。

2、又云:“《后汉书》巴郡蛮酋有督氏,与罗、朴、鄂、度、夕、龚为七姓。望出巴郡。”

3、《姓氏考略》注云:“督元,地名,或以地为氏。”今河北涿县东有督元圾,疑即古之督元。

二、

督姓分布:河北三河、江苏武进、四川安县、台湾台北、江西吉水等地均有此姓。

督姓起源:

1、系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之孙华督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

2、春秋时晋栾盈之臣督戎之后。

3、督亢,战国时燕之膏腴地,故城约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或以地为氏。

4、东汉时巴郡蛮(一称板楯蛮)七姓有督氏。

督姓名人:

督琼,汉时五原太守。

郡望: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