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中文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dǎn ]

读音:dǎn

拼音:dan

简繁:膽

五笔:EJGG

五行:火

部外:暂无

五笔:EJGG

笔画:9画

吉凶:暂无

仓颉:BAM

结构:左右

郑码:QKA

四角:76210

区位:2108

统一码:80C6

异体字:膽

英汉互译:gall bladder,bravery,courage

笔顺:撇、横折钩、横、横、竖、横折、横、横、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293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胆姓主要源自:姬姓。

胆姓胆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中大夫胆胥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吕氏春秋·知度篇》中记载:“胆,姓。中牟有士曰胆胥已,请见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纷纷在行政管理上创立了年终考绩制度。就是荀况在《荀子·王霸篇》中所说的:“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其中最主要的考核方法,叫做“上计”。“计”,就是“计书”,指统计的簿册。上计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仓库存粮数字,垦田和赋税数目,户口统计,以及治安情况。在史籍《商君书·禁使篇》中解释说:“十二月而计书已定,事以一岁别计,而主以一听。”就是岁终上计的情况。《商君书·去强篇》说:“强国知十三数:境内仓库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稾之数。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这个十二数,就是“上计”所要统计的数字。每年,各诸侯国的重要行业官吏和地方首脑,都必须提前把一年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送到国君那里去,国君把“券”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这样国君便可操右券来责成臣下。到了年终,臣下必须到国君那里去报核。上计时由国君亲自考核,或由丞相协助考核。如果考核的结果成绩不佳,便可当场收玺免职。高级官吏对于下级官吏的考核,也采取同样的办法。中央政府要属下官吏们上计,并采用“合券”,就是考核官吏和防止官吏舞弊的的方法,所以荀况在《荀子·君道篇》中说:“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衡石称悬者,所以为平也。”在上计的时候,臣下还负有向国君推荐人才的责任。在周敬王姬丐四十年(公元前478年)的春秋末期,晋国的赵襄子(赵毋恤)接替父亲赵简子之职,成为晋国的六上卿之一,主持晋国朝政。他与父亲赵简子(赵鞅)一样,非常知人善用,当时他经过考察后任命壬登为赵氏家族势力核心的中牟令尹(今河南中牟)。

壬登当上中牟的令尹后,在上计时便向赵襄子奏报说:“中牟有两个叫中章、胆胥己的读书人,他们修身修得很好,学识很渊博,您何不起用他们?”赵襄子说:“你认定了就行,我这就任命他们为中大夫。”当时相室(管家)就劝谏赵襄子说:“中大夫,那是晋国的重要官位,如今他们没有功劳而授官,不符合晋国升任官员的一贯主张。您恐怕只是听说,而没有目睹他们的实际吧!”赵襄子说:“我选取壬登为令尹时,可是既用耳朵打听也目睹了他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壬登所选取的人,也用耳朵打听也目睹了他们的实际情况。这是耳闻目睹不会仅停止在我这里的道理。”其后,壬登在一天之内召见了中章、胥己,并赐给他们田地房宅。看到有学识的读书人如此飞黄腾达,中牟县的民众于是都纷纷放弃田间耕耘、卖掉住宅和菜园而去学习文化,人数占了这县邑的一半之多。由于赵襄子知人善用,迅速聚集起了强大的政治力量,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胆胥己,姬姓,名胆胥,“己”即“乙”,是排行老二的代称。胆胥己为官后,与中章一起辅佐壬登,将中牟管理得非常好,后成为“三家分晋”后建立赵国的先驱。

在胆胥己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胆氏,世代相传至今。

胆姓胆姓起源二

源于物品,出自春秋时期吴国神兵铁胆肾,属于以兵器名称为氏。铁胆肾,亦称双兔、干将莫邪、雄雌剑,是一对宝剑的名称,为春秋时期吴国的著名宝剑。传说,这对双兔宝剑非常神奇,原先是昆吾山中的一种神兽。相传上古时期,昆吾山产赤铜,黄帝以其制作刀剑,利可切玉,因名曰锟铻。后来锟铻化作一对神兽,有兔子一般大小,雄的锟毛色金黄,雌的铻毛色银白,它们既吃红沙石,又吃铜铁。后来跑到吴国的兵器库里,将吴国的剑、戈都吃光了。吃饱了撑得跑不动,被守库人捉住,献给吴王阖闾。吴王很生气,将这对神兽杀死,得到了一对铁胆,令人将其铸成一对宝剑,称作铁胆肾,雄者号称干将,雌者号称莫邪,俗称双兔,在古兵器谱上非常有名,记作雄雌剑。东晋学者王嘉在《王子年拾遗记》中记载:“昆吾山有兽,食铜铁,吴国武库中兵刃俱食尽,而封署依然。王令检其库穴,猎得双兔,一白一黄。杀之,开其腹,而有铁胆肾,方知兵之铁为兔所食。王乃召其剑工,令铸其胆肾为剑,一雌一雄。号‘干将‘者雄,号;‘莫邪’者雌。其剑可以切玉断犀,王深宝之,遂霸其国。”

有人以这对神兵为姓氏,称铁胆氏、干将氏、莫邪氏、雄雌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者,称铁氏、胆氏、干氏、将氏、莫氏、邪氏、雄氏、雌氏等等。

牟州:即今河南省。中牟县位于黄河之滨,为华夏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古称圃田,留下众多文化古迹,中牟城北五里有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邑之得名于此。”一说中牟为春秋初期郑国大夫祭仲的封地,“中”、“仲”音近,境内又有牟山,故名。据1984年的文物普查,全县古文化遗址有百余处,主要有业王瘸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后魏桐树岗的仰韶文化遗址、八岗老寨的龙山文化遗址等。中牟县位于郑汴之间,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鲁宣公元年(公元前608年)会诸侯于县境南部的棐林以伐郑;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82年)秦公孙壮伐郑,围县境南部的焦城。战国时秦七攻魏五入囿中(中牟别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败秦将杨熊于县城东部的曲遇聚。西汉初期始置为县制,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称中牟候国,汉武帝元上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复为县,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大战于官渡。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称内牟,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内牟为圃田。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牟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牟州仍为县,其后行政区隶属虽多有变化,县名至今未变,治所多在今中牟县城一带,到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军与唐将李克用曾激战于中牟县境北部的王满渡。宋朝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曾于中牟大败金兵。明朝崇祯年末年,李自成三围开封,皆军次中牟县。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曾辗转中牟县境;清同治年间,山东、安徽起义军亦屡次过境。民国初期,直奉两系军阀对峙,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皆屡争中牟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牟县曾分别隶属于陈留专区、郑州专区、开封专区。1983年7月,中牟县划归郑州市市辖县。

一、(膽)dǎ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亦收载。其注引《吕氏春秋·知度》:“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引此语,断句作“……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中国姓氏大全》亦曰“河南中牟县有士胆胥。”皆不确。)

二、(膽)

胆姓分布:山西平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胆姓起源:

1、中牟(春秋时卫地,故城在今河南鹤璧西)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见《吕氏春秋》。亦见《中华大字典》。

2、满族姓。

历史名人

郡望

牟州:即今河南省。中牟县位于黄河之滨,为华夏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古称圃田,留下众多文化古迹,中牟城北五里有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邑之得名于此。”一说中牟为春秋初期郑国大夫祭仲的封地,“中”、“仲”音近,境内又有牟山,故名。据1984年的文物普查,全县古文化遗址有百余处,主要有业王瘸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后魏桐树岗的仰韶文化遗址、八岗老寨的龙山文化遗址等。中牟县位于郑汴之间,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鲁宣公元年(公元前608年)会诸侯于县境南部的棐林以伐郑;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82年)秦公孙壮伐郑,围县境南部的焦城。战国时秦七攻魏五入囿中(中牟别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败秦将杨熊于县城东部的曲遇聚。西汉初期始置为县制,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称中牟候国,汉武帝元上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复为县,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大战于官渡。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称内牟,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内牟为圃田。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牟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牟州仍为县,其后行政区隶属虽多有变化,县名至今未变,治所多在今中牟县城一带,到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军与唐将李克用曾激战于中牟县境北部的王满渡。宋朝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曾于中牟大败金兵。明朝崇祯年末年,李自成三围开封,皆军次中牟县。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曾辗转中牟县境;清同治年间,山东、安徽起义军亦屡次过境。民国初期,直奉两系军阀对峙,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皆屡争中牟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牟县曾分别隶属于陈留专区、郑州专区、开封专区。1983年7月,中牟县划归郑州市市辖县。

一、(膽)dǎ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亦收载。其注引《吕氏春秋·知度》:“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引此语,断句作“……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中国姓氏大全》亦曰“河南中牟县有士胆胥。”皆不确。)

二、(膽)

胆姓分布:山西平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胆姓起源:

1、中牟(春秋时卫地,故城在今河南鹤璧西)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见《吕氏春秋》。亦见《中华大字典》。

2、满族姓。

姓氏源流

一、(膽)dǎ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亦收载。其注引《吕氏春秋·知度》:“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引此语,断句作“……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中国姓氏大全》亦曰“河南中牟县有士胆胥。”皆不确。)

二、(膽)

胆姓分布:山西平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胆姓起源:

1、中牟(春秋时卫地,故城在今河南鹤璧西)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见《吕氏春秋》。亦见《中华大字典》。

2、满族姓。

堂号

牟州:即今河南省。中牟县位于黄河之滨,为华夏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古称圃田,留下众多文化古迹,中牟城北五里有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邑之得名于此。”一说中牟为春秋初期郑国大夫祭仲的封地,“中”、“仲”音近,境内又有牟山,故名。据1984年的文物普查,全县古文化遗址有百余处,主要有业王瘸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后魏桐树岗的仰韶文化遗址、八岗老寨的龙山文化遗址等。中牟县位于郑汴之间,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鲁宣公元年(公元前608年)会诸侯于县境南部的棐林以伐郑;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82年)秦公孙壮伐郑,围县境南部的焦城。战国时秦七攻魏五入囿中(中牟别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败秦将杨熊于县城东部的曲遇聚。西汉初期始置为县制,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称中牟候国,汉武帝元上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复为县,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大战于官渡。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称内牟,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内牟为圃田。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牟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牟州仍为县,其后行政区隶属虽多有变化,县名至今未变,治所多在今中牟县城一带,到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军与唐将李克用曾激战于中牟县境北部的王满渡。宋朝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飞曾于中牟大败金兵。明朝崇祯年末年,李自成三围开封,皆军次中牟县。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曾辗转中牟县境;清同治年间,山东、安徽起义军亦屡次过境。民国初期,直奉两系军阀对峙,蒋、冯、阎的中原大战皆屡争中牟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牟县曾分别隶属于陈留专区、郑州专区、开封专区。1983年7月,中牟县划归郑州市市辖县。

一、(膽)dǎ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语大字典》亦收载。其注引《吕氏春秋·知度》:“中牟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引此语,断句作“……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中国姓氏大全》亦曰“河南中牟县有士胆胥。”皆不确。)

二、(膽)

胆姓分布:山西平陆、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胆姓起源:

1、中牟(春秋时卫地,故城在今河南鹤璧西)有士曰胆胥己请见之,见《吕氏春秋》。亦见《中华大字典》。

2、满族姓。